白色土工膜的应用
白色土工膜是一种理想的防渗材料,其渗透系数一般为
通常为10-11~10-12 cm/s,远远超过粘性土和混凝土的渗透系统。
数量少,白色土工膜弹塑性变形大,可适应
响应适当的土体变形量[1]。国外资料显示:聚乙烯薄膜风暴
暴露在大气中可使用15a,埋入土壤或水下也可使用
40~50A,我国早期的塑料薄膜防渗工程30A后仍保持性能
完好无损[2]。白色土工膜防渗具有防渗好、耐老化、成本低的特点
由于具有成本低、施工方便等优点,被广泛应用于运河、堤防的建设中。
使用过,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。
2.1白色土工膜在渠道防渗中的应用
根据相关经验,混凝土防渗通道厚度为10厘米(成本
约22元/平方米
) 平均泄漏量为 21 L/(m2·d),例如在混凝中
土层下加聚氯乙烯白色土工膜(成本约28元/m2
),能
减少 95% 的泄漏。只要12年,节省的水量就够了
抵消了膜材料投资的增加[2]。此外,采用混凝土作为膜材料,可以防止
当保护层防渗时,其厚度可为混凝土防渗厚度的10~12%。
cm 减薄至 5~8 cm,购买时可节省减薄混凝土投资
膜材料可以降低总成本。因此,在严重渗漏的西干渠中
采用铺设白色土工膜防渗混凝土保护层的方案。
西干渠是红潮河水库灌区最大的干渠。
水流量17.36 m3/s,设计灌溉面积14200 hm2。西干区
克江渡槽段(3+300~4+080)灌渠段共780m。
施工时地基未清理或地基处理不良,无防渗设施,渗漏严重
渗水使河道两岸土地严重沼泽化。灌区节水改革
本工程中,该段渠道将进行三侧防渗。为了加强防御
渗水效果,本段采用清理后铺设白色土工膜的渠道底部再现浇筑
8cmC15混凝土防护层,两侧护坡采用现浇10
cmC15混凝土方案。建筑用聚氯乙烯白色土工膜,膜材
材料厚度为0.2毫米,采用清理干净的渠道底土基础作为支撑层。
铺设白色土工膜层作为防渗层,膜材上部设置5厘米厚的细砂。
过渡层,现浇8 cmC15混凝土作为保护层(见图1)。
工程竣工后,防渗性能达到了预期效果。经过计算,
该渠段用水系数由改造前的0.75提高到0.92,年
节水230万立方米,节水效果显着。
广西水利水电广西水利水电工程2023(2)
图1 渠道防渗断面
2.2白色土工膜在渡槽加固堵漏中的应用
蔡木渡槽和克江渡槽分别是干渠和西干渠
其上的输水建筑物均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,渡槽进入
出水口均为素混凝土底板和灌浆混凝土构件侧壁,表面抹灰。
灰色,运行多年,底板、侧壁开裂,出入口及接缝处
漏电现象严重。蔡木渡槽长111 m,设计流量23 m3/s,设有排水沟
水量0.7立方米/秒;克江渡槽长59 m,设计流量17 m3/s。
漏水量0.65 m3/s,水流影响两端渡槽基础及防护
边坡冲刷过程中曾出现过不少危险情况。 20世纪80年代的两条渡槽
使用高标号砂浆抹灰表面,或现浇混凝土防护处理不好
渗漏问题,0.5毫米厚聚氯化物
乙烯白色土工膜防渗解决了多年来的渗漏问题。第一次交叉
清理罐体进出口底板和侧壁,清除松散的旧砂浆
墙面抹灰,并在入口起始处和出口末端挖掘 1 m 深的防渗墙,
防渗墙向侧壁延伸2m,然后沿底板和侧壁铺设一层
沥青毡加一层白色土工膜,一层沥青毡保护
层、上下层沥青油毡,保护白色土工膜不被刺穿,土工
膜和沥青油毡铺设延伸至防渗墙内并与渡槽进出水通道相连
标识接缝处连接紧密,并更换各接缝处的防水胶,使
从渡槽入口到出口,连成一个防渗整体。浇注表面12
cm厚的钢筋混凝土作为保护层(见图2)。项目完成后5年
来吧,两条渡槽防渗效果显着,水不漏,实现防渗
降低风险的目标。在该方案中,白色土工膜发挥着关键作用,解决了
解决了以往混凝土、砂浆等材料无法堵漏的渗漏问题
解决问题,每年节水2838万立方米。
图2 渡槽进出水段防渗断面
2.3 白色土工膜在大坝堵漏除险中的应用
滚动坝是北干渠上的副坝,为均质土坝。
长88m,高16m,坝后建有水电站。 2002年初
坝脚渗水量骤增,流量达到0.1立方米/秒。水排掉后发现
涵管前后左右空空控水闸,形成8处沉降渗水
缺少点。渗漏原因是坝体填筑质量差,排水涵管
2厘米薄壳钢丝网管,地基下陷,接缝脱节,造成大坝
填土被渗水带走,形成深达4m的大空洞,危险严重
重的。为解决坝体渗漏问题,采用C15混凝土堵住原泄水
涵管,切断排水涵管的渗漏通道,并将渗漏部分挖掉
清理基础并填土压实整平后,使用0.2毫米厚的聚氯乙烯土
覆盖施工膜,表层填土60厘米压实作为保护层,延长使用寿命
渗流直径防止水从坝内埋管外周渗漏(见图3)。工作
工程竣工后,大坝渗水量降至3L/s,防渗堵漏很重要
成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