讨论
由于土工膜复合隔离墙的渗透系数远低于周围土体的渗透系数
在隔离墙外的含水层中,通常会形成向地下水的水平渗流
流道,如图1所示。Zhan等人。 [5] 和彭等人。 [6] 成立
有机污染物在复合隔离墙内的迁移模型,分别假设
外层含水层地下水极为活跃,无渗漏现象。因为
含水层地下水流量与地质条件和上下游水头差密切相关。
都是相关的,上述假设过于理想化,这限制了他们的方法
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。针对这个问题,作者建立了一个有机的
考虑截流的复合壁含水层中污染物迁移的建模
地下水渗流速度的影响。从图3至图11可以看出
下水道流速可显着影响复合屏障中污染物的输送,
并且会影响土工膜在复合隔墙中的最佳设置位置。
因此,在设计复合隔墙之前,应掌握场地的土体情况
用于估计复合隔离的含水层类型、渗透系数和长度
墙外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流速。此外,该模型还具有一定的
局限性:①该模型仅适用于穿墙的对流极
在其弱情况下,对于墙内水头远高于墙外的情况,
穿墙对流效应不可忽视,本文的模型和结论暂且
不适用,未来需要对此问题进一步研究。 ② 本型号
模型只考虑单一污染物的迁移,但存在多个污染点
多种污染物共存的复杂污染情况(如垃圾填埋场)、污染
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吸附和相互反应,因此
本文中关于土工膜位置和厚度的设计建议仅适用于单层土工膜。
一个污染场地,对于复杂污染场地,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查
分析。 ③该模型假设分隔壁材料和含水层是均质的并且
各向同性,但由于分隔壁的固结和不同的存在
同一类型的土层、墙体材料和含水层应是异质的,
在后续研究中应考虑这一点。 ④ 含水层分散性
计算结果有一定影响,本文采用经验公式进行估算,
散度值不仅与尺度有关,还受土壤类型、地下水流量的影响
速度等影响,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尽可能进行现场示踪试验
通过实验确定色散值。
本文建立了有机污染物在复合屏障含水层中的作用
考虑复合材料隔离墙中污染物扩散作用的传输数值模型
含水层中的对流扩散效应。模型可以更准确
反映地下水渗流对外层含水层污染物复合隔离的影响
墙体内的迁移效应对复合隔离墙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影响。
指导意义。通过分析含水层及复合隔墙的相关参数,
通过系统分析,得出五点结论。
(1) 外层含水层地下水流速增加会加速污染
迁移,导致复合屏障和含水层中污染物浓度的降低
低,复合隔墙外界面污染物通量增加。当地的
当渗水速度大于1×10-5 m/s或小于1×10-9 m/s时,
基于零浓度边界条件的分析模型(Zhan
模型)和基于非对流含水层边界条件的分析模型
(彭氏模型)进行初步设计;当流量为1×10-9~
1×10-5 m/s,只能用数值方法进行分析。
(2) 复合隔墙外界面污染通量随纵向增加而增大
随分散性增大而增大,但地下水流速高于1×10-5 m/s
当低于1×10-11 m/s时,纵向色散的影响可以忽略
轻微地。
(3) HDPE土工膜不同位置下的复合隔离
墙体外界面累积总通量差异可达10%-20%,污染
污染物的类型和地下水流的速度都会影响最佳位置和
最差的位置。对于亲水性有机物 MTBE 和 DCM,土壤
工作膜应设置在靠近内侧的位置。对于疏水性有机物 TCE 和
CB, 当地下水渗流速度较快时(va≥1×10-5 m/s),
建议将土工膜设置在中间位置;当地下水渗流速度相对
当速度较慢时(va≤1×10-9 m/s),土工膜应靠近外侧放置。
(4)复合隔墙使用EVOH土工膜时的防污性能
可明显优于使用HDPE土工膜和加厚EVOH土工膜
该膜的防污性能也比加厚的HDPE土工膜更有效。
(5)增加隔墙厚度,在隔墙上加提升吸附
功能材料可以提高复合隔墙的防污性能。